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點擊上方“少年商學院”關注

文 | Sherry媽媽

跨國企業(yè)高管,育有一兒一女

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

前段時間“寧波小學生舉報帶零食反被罰”的新聞引發(fā)了網(wǎng)友大量轉(zhuǎn)發(fā)和討論,一名小學生偷偷把零食帶到學校,被同學告狀。

不過老師了解情況后發(fā)現(xiàn),打小報告的孩子竟“威脅勒索”同學,要求對方把巧克力給自己,否則向老師舉報。后來這位老師懲罰舉報者,讓帶零食的同學當著他的面吃掉了巧克力。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很多網(wǎng)友都對老師懲罰打小報告者的行為很贊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勾起了人們對記憶或現(xiàn)實中打小報告的人的痛恨:上學時每個班里都有愛告狀的學生,走向社會更有喜歡給你穿小鞋的同事。

提到打小報告,我們每個人都是深惡痛絕,但偏偏這樣的行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身為家長都沒有意識到打小報告有什么不妥。

 

?1.可以“告狀”但不能打小報告

?

少年商學院特約撰稿人南橋分享過,當時南橋去看兒子的足球比賽,雖然兒子拼盡力全力但依舊輸?shù)袅吮荣悾惡髢鹤訉λf是因為對方總是犯規(guī)。

身為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肯定都會義憤填膺:有人犯規(guī)應該馬上舉手讓教練知道。而這時,他的女兒在邊上說,這種行為叫打小報告,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應該看著犯規(guī)者,警告他不要推。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他分享一個觀點是:可以鼓勵孩子“告訴”,但不可以“告密”。兩者的區(qū)別是,?“告訴”的前提是對方有危險,譬如一個小朋友爬到水池邊,一定要告訴老師;而“告密“是給對方造成麻煩,甚至是害別人

“寧波懲罰告密者”的女老師在四天之后,也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學生告狀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養(yǎng)告密者》。

她詳細區(qū)分了三種學生告狀的類型:一是出于兒童樸素的道德感;二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第三種才是出于嫉妒或威脅的動機要告狀,損人利己。

前兩種情況下她是支持告狀的,第三種才堪稱“兒童版告密”,值得警惕。

她寫道:“我們絕不能培養(yǎng)學生來做告密者,這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學生們舉止文明,班級井井有條,但我不希望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告密來掌握他們的動向?!?/span>

身為家長首先就要意識到,打小報告從來都不是解決孩子成長問題的好方式。

 

2.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背后

是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失

 

英國研究人員連續(xù)2個月觀察一群學齡前兒童,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平均每天“打小報告”1次以上,最多的平均每天6次,男孩和女孩平均每天“打小報告”的數(shù)量大致相當……

明知大人(老師)不喜歡“打小報告”的孩子,為什么孩子們還是樂此不疲呢?

首先,孩子非常清楚,“打小報告”通常不會招致批評(大約只有6%的小報告會招致批評),“打小報告”通常會得到大人的認可支持(大約會有70%的小報告得到大人的認可支持)。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這是因為身為家長一直都沒有意識到,我們經(jīng)常剝奪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寧波懲罰告密者”的女老師始終是少數(shù),更多的老師,在孩子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經(jīng)常會第一時間插手進孩子的矛盾中,干預孩子們明明可以內(nèi)部解決的事情。

中國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也往往直接幫孩子解決掉了他遇到的困難,甚至直接告訴了孩子再遇到這樣的矛盾應該怎么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遇到困難找老師找父母就好了,自己不需要動腦筋等著有人來解決,這就是為什么孩子會打小報告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除了打小報告之外還有別的解決途徑。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在美國,同樣也會存在學生愛打小報告的問題,而美國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而少年商學院的特約撰稿人南橋,也分享過這么一個例子:

有一次他和一些美國同事聊天,他問一個同事琳達,你上小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她說記憶深刻的是她剛上學的有一天,老師上課期間有事要出去一下,臨走前叫小朋友們不要喧嘩。結(jié)果老師一走,就有小朋友鬧將起來。

老師回來后,琳達便把這情況報告給老師。結(jié)果當天下午,老師給琳達單獨留下來作為懲罰。

他的第一反應是不解:“為什么?”在他看來,這算不算賞罰不清?憑什么懲罰一個不鬧的好學生,讓搗鬼的學生逍遙法外?

琳達的回答說:“因為我出賣了團隊?!?/span>

在美國的小學,小孩跟老師告密是絕對不被鼓勵的。告密的孩子沒糖吃。

南橋,公眾號:少年商學院告密的孩子沒飯吃

再比如有個孩子跟老師告狀說誰誰不和他玩,老師問的第一句就是那你試圖怎么解決?她們不會直接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或者評判雙方的對錯,而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和對方商量如何解決問題。

在美國的論壇里,也有很多美國老師分享他們是如何應對孩子打小報告的問題。比如限制孩子們告狀的次數(shù),次數(shù)用完就不能再告狀了。

或者是在教室設置了一個告狀盒,讓孩子把時間地點人物寫在紙條上扔進去,到固定的時間再處理這些紙條,而往往到那時很多孩子都已經(jīng)忘記了這件事。

 

?2.解決愛告狀的問題

應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

 

家長的過度干預會讓孩子每一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我獨自一人真的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嗎?”因此,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監(jiān)護人和成年人,你需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你目睹了他們的掙扎,但是你需要多傾聽而不是直接干預。

通常來說,家長們所忽視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一直在引導孩子,并且剝奪了一些,他們在對應年齡所應有的適當?shù)臎Q策練習權。

別讓孩子成為“告密者”

如果我們一直告訴孩子們該這么做,不該那么做,這樣他們就永遠不能練習自己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了。但我們適當?shù)匕聪伦屪约红o音并且暫停的按鈕,孩子們才會成長。

在生活中,當孩子表達他的需要及想法,在他可以做決定、不妨礙別人的范圍,例如衣著選擇、游戲喜好等,全力支持他,讓孩子知道“了解自己喜好及想法”的他,是個很棒的小孩。

要常常鼓勵孩子,增加其自信,比如:“你能夠等別人說完話再說,真厲害!”、“你能夠去認識不同的朋友,真了不起!”

身為家長要意識到,放任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壞毛病是一種惡的教育?!度龂尽な裰緜鳌防锩嬗幸痪湓捯恢绷鱾髦两瘢?/span>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