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yǎng)派”媽媽寫在兒子大考失敗后:沒送你上補習班,真的錯了嗎?

“放養(yǎng)派”媽媽寫在兒子大考失敗后:沒送你上補習班,真的錯了嗎?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157次分享,作者是臺灣商周集團執(zhí)行長王文靜,我們已獲其授權。

 

學院君說:

今天是中國高考的第一天。不管您的孩子未來參加不參加國內(nèi)的高考,這幾天也會被緊張的氣氛感染,進而可能思考: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如果“放養(yǎng)”的代價是大考失敗,我們是否有勇氣堅持?今天我們分享一位臺灣媽媽的思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啟發(fā)。

孩子升學考試結(jié)束了。他很沮喪,因為拿手的數(shù)學錯了兩題,錯得大意。這兩題的失分對后續(xù)申請學校影響不小。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排名將落差三、四所學校。

看著愁眉不展的他,我很不忍:“你很棒的。媽媽當年大學聯(lián)考,數(shù)學零分,一題都沒對。今天換成爸爸與我去考,你猜結(jié)果如何。我們兩人合計,只答對兩題?!?/span>

孩子被我們說得啼笑皆非。轉(zhuǎn)過身,我其實有些許失落。我是一個平凡的母親,很想能向人夸耀,有一個讀建中、師大附中的兒子,無法如愿,總是悵然。你說,我虛榮,我承認。你說,我將自己青少年時期得不到的東西,寄情在孩子,我也承認。

我是膚淺的凡人。這一刻,我矛盾了:“媽媽錯了嗎?沒送你去補習。”

“放養(yǎng)派”媽媽寫在兒子大考失敗后:沒送你上補習班,真的錯了嗎?

(上圖為坐落在臺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充斥著各種輔導班。照片來自臺灣圖片博客“晝夜邊際”)

 

▋幸運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虛榮

當多數(shù)孩子放學后繼續(xù)到補習時,我讓孩子去打球,在山上抓蟲,只因為我想給他更多留白,探索自我。在教育態(tài)度上,我不樂見孩子變成讀書的機器人。偉大的女聲樂家Maria Callas回憶童年時,有無限的感慨:“我的童年所留下的回憶并不是一個特別的玩具、一個洋娃娃或者是特別的游戲。我所記得的,是那些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演練的歌曲,有時竭盡心力,只為了在學期末大放異彩。任何一個小孩都不應該被剝奪童年,這樣只會讓他過早身心俱疲。

我雖平凡,但幸運的是,我看得到自己的虛榮與膚淺;幸運的是,理性的我了解,學業(yè)分數(shù)只是生命中的小部分,不能被它綁架。漫長人生,太多有意義的事,真不該浪費精力于對錯兩題這等小事上?;闹嚨氖?,這么多年,這么多的臺灣孩子,都如此被束縛,都為了爭贏一、兩題而夙夜匪懈。

?

▋未來人才須有三大能力,學校多只放大一種

“文憑、名校沒什么了不起?”不,我不是這意思,它對于應征工作的被接受度,對于把自己介紹給陌生人,大有用。但是,能用到什么程度,它的價值是否被放大了?這是我的提醒。

我訪問過非常多成功人物,探討成功的真諦,采訪的發(fā)現(xiàn)與OECD(經(jīng)合組織)的報告《關鍵能力的定義與選擇》,不謀而合。

報告架構(gòu)未來人才的三大能力:

1、“人際”能力:指與他人一同學習、生活、工作、處理人際關系;處理情緒與感知他人情緒;分析雙方利益、達成雙贏協(xié)議的能力。

2、“自我負責”能力:做好人生規(guī)劃與設定個人目標、了解自己才華與極限、選擇適切工作的能力、將夢想化為行動的能力。

3、“活用知識”能力:語言的說寫溝通能力、數(shù)學運算、活用知識與信息的能力、活用新科技并使之與生活結(jié)合的能力。

傳統(tǒng)臺灣社會的認知把第三項能力,當成最重要的能力,而且窄化為分數(shù)與文憑,這害慘人。

?

▋直面失敗,是誰也逃不過卻少有修得好的一門課

在阿根廷,有一位清道夫變律師的傳奇故事。出身街頭的伊爾雅特因為偶然的機會,三十五歲重回高中讀書,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歷。后來成為律師的他,竟還沒放棄清道夫工作。穿西裝與拿掃把,都是他。他在社會底層多年,所歷練過的人間滄桑與成熟,已不是文憑能給予的,他必然是不同于一般的律師。

想到這里,我摟著戰(zhàn)敗的孩子說:“這是你人生的第一次戰(zhàn)役,我們該為它慶祝。

因為,它讓你在十五歲,就嘗到挫折的滋味,何等寶貴的苦澀。

戰(zhàn)敗,讓你進不了名校。但媽媽在你這年紀,也沒讀過名校,沒拿過獎狀,考試只在及格邊緣。

很多人在意名校、獎狀、分數(shù),但回首來時路,沒有這些,并未限制我在工作的發(fā)展,更無關乎我的快樂程度。

親愛的孩子,我們該為此慶幸。因為,你比那贏得戰(zhàn)場的孩子,提早咀嚼、認識失敗。這是一門沒有人逃得過卻少能修得好的課?!?/span>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