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課堂
親子溝通
好奇
新知
閱讀
實踐
調研
訪談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首頁
海外課堂
親子溝通
好奇
新知
閱讀
實踐
調研
訪談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站點導航
海外課堂
親子溝通
好奇
新知
閱讀
實踐
調研
訪談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請輸入搜索內容
用戶登錄
用戶名
密 碼
用戶注冊
記住我
《失控》作者KK對少年商學院學員寄語
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Barry教授的鼓勵
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創(chuàng)辦人Kelley的鼓勵
德國波茨坦大學D.school創(chuàng)辦人的授權
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理事長Jeffery的寄語
2015年4月CityX“拯救城市”工作坊花絮
美國社會創(chuàng)新學者 Lisa Kaufman 課后評語
《敢讓孩子做自己》國際教育精品圖書搶購中
最新文章
熱評文章
隨機文章
二十部高分人物傳記電影、紀錄片推薦
10部高分物理紀錄片
15部高分學科紀錄片
母親節(jié)暖心影單
10部優(yōu)秀家教電影
10部推薦給孩子的人物傳記紀錄片
10部推薦給孩子的傳記電影
自律自立相關內容資料
10部時間相關紀錄片
張華讀書會2022推薦書單
母親節(jié)暖心影單
15部高分學科紀錄片
10部高分物理紀錄片
二十部高分人物傳記電影、紀錄片推薦
寧愿占用學習時間也要堅持每天跑一英里,英國這所小學的做法值得借鑒
BBC拍的頂級偶像,給孩子樹立了不一樣的人生榜樣
免費電子雜志丨《志在必德:德國創(chuàng)新教育的秘密》
BBC紀錄片資源
越努力越落后?一位送兒子進名校的父親談兩代人的成長
美國小學自辦的書展 Book Fair
精品資源分享——人物傳記電影(二)
每個陪孩子做作業(yè)的父母,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淚”
23位丈夫講述他們對另一半的心動時刻
精品資源分享——國慶特輯(二)
標簽云
書單
親子
興趣
寫作
分享
創(chuàng)意
創(chuàng)造力
歷史
臺灣
天才一小時
學習
孩子
家庭
家庭教育
家教
小學
思維導圖
情商
想象力
感受力
成長
教育
數學
日本
暑假
溝通
父親
父母
獨立
電影
科學
精品資源
精品資源分享
精品資源推薦
紀錄片
經濟學
美國
育兒
英國
行動力
設計思維
財商
資源分享
趣課題
閱讀
文章歸檔
2025年1月
2024年7月
2024年5月
2023年4月
2023年2月
2023年1月
2022年12月
2022年10月
2022年6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8月
2021年5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3月
2019年2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
2018年8月
2018年7月
2018年6月
2018年5月
2018年4月
2018年3月
2018年2月
2018年1月
2017年12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0月
2017年9月
2017年8月
2017年7月
2017年6月
2017年5月
2017年4月
2017年3月
2017年2月
2017年1月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
2016年9月
2016年8月
2016年7月
2016年6月
2016年5月
2016年4月
2016年3月
2016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
2015年8月
2015年7月
2015年6月
2015年5月
2015年4月
2015年3月
2015年2月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
2014年8月
2014年7月
2014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4月
2014年3月
2014年2月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
2013年8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2000年10月
2000年4月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少年商學院
閱讀
09-24
9528
0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誰?
一些媒體報道可能會將這個答案引向一位華裔男性——陶哲軒。據說,他被公認為“智商最高的人物”,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米那卡·格羅斯教授在對其進行測試后發(fā)現,
他的IQ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霍金。
陶哲軒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而陶哲軒成長經歷中的每一步,也在不斷印證著他的天才之名絕非過譽——
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是年級最小奧賽金牌獲得者,該記錄一直保持至今;14歲時進入澳洲的福林德斯大學就讀,兩年取得學士學位,一年取得碩士學位;
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yè),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fā)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個身形瘦削、眉眼清秀的大男孩是個當之無愧的天才,幾乎每個見過或聽過他故事的人都會這么想,超高的智商、驚人的成就,是老天贈予他的禮物。
一邊擦擦額角的汗,說姐也按捺不住好奇心,
這個牛到難以形容的青年才俊,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
而他的成功背后,除了天賦因素之外,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呢?
?
長按二維碼,關精英說,
發(fā)送【神童
】查看全文↓
看點:為了找出肥胖真兇,雙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2周后結果發(fā)現…
現如今,當肥胖和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很多科學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糖和脂肪,究竟哪個對人體而言更糟呢?
圖片來源自BBC
為了找到答案,BBC找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兩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2周后結果發(fā)現…
長按二維碼,關精英說,
發(fā)送【雙胞胎
】查看全文↓
看點:
哈佛最牛媽媽:生5個娃,花半年考進哈佛,開掛人生背后是這個秘密…
曾經,有這樣一位神仙級的日本女性——
她前后生了五個娃,在此期間沒落下工作,還完成了備考、留學申請、赴哈佛求學等幾件大事,回國后入職心儀的職業(yè),將親身經歷寫成自傳,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
這位牛到不行的超人媽媽,名叫吉田穗波。
圖片來源于吉田穂波TED演講
從焦頭爛額的職場媽媽到家庭事業(yè)雙豐收的哈佛女神,吉田穗波有過迷茫,嘗過失敗,但超出常人的自律與堅持、向著目標一往無前的勇氣,造就了這個讓人驚嘆的故事。
吉田穗波的“華麗轉身”,其實離平凡人并不遙遠,
當一個人有了方法與信念,成功,也就在下定決心并付諸行動的那一瞬間。
長按二維碼,關精英說,
發(fā)送【哈佛媽媽
】查看全文↓
她是一介農婦,17歲嫁給50歲老頭,23歲守寡,卻養(yǎng)出35個博士
離我們遠去的民國,是個群星璀璨的年代。那風起云涌的歲月,涌現了一大批在為人處世、傳道受業(yè)方面令人仰望的大師,隨便說出幾個名字——蔡元培、胡適、傅斯年、錢穆、郁達夫…… 皆覺口齒生香,心馳神往。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有意思的是,以上提到的名家巨匠,竟都經歷了如出一轍的過往——父親早亡,在成長過程中,只有大字不識幾個的寡母將他們帶大,最終締造“農婦養(yǎng)出精英”的神話。
胡適與他的母親,亦是其中一個生動案例。
胡適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胡適,新文化運動先鋒,早年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歸國后,26歲受聘于北大教書,刷新了教授年齡的記錄。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一生勤勉向學,獲得博士學位(包括榮譽博士)多達35個!學問、眼界、心胸、德操,無不為人稱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樣一位高山仰止的學術大家,在家庭教育上所能依賴的唯有一位不識字的寡母。
可恰恰是這位農婦,給了胡適最好的啟蒙。
胡適的母親名叫馮順弟,17歲嫁給大自己30歲的丈夫,23歲守寡,面對丈夫的逝世,馮順弟在那個男尊女卑時代,
一人挑起照料胡氏家族的重擔,肩負起撫養(yǎng)幼子的責任,她的一生堪比電影波折、傳奇。
長按二維碼,關精英說,
發(fā)送【胡適母親】查看全文↓
這樣一個有趣的公眾號
小編誠意推薦
獻給世界上最有趣的你們!
▼
長按二維碼關注
?
海外留學、文化、生活,盡在精英說
給孩子最溫暖的新年禮物:時尚到大明星私藏,專業(yè)到能上冬奧會
孩子從小就懂得財富與幸福的辯證關系,到底有多重要
明星媽媽劉濤:我是如何讓孩子在家自學英語的
二十部高分人物傳記電影、紀錄片推薦
10部高分物理紀錄片
15部高分學科紀錄片
發(fā)表評論
取消回復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
登錄
。
關于我們
加入少年商學院
Copyright © 2000-2025
少年商學院
粵ICP備14022458號-3